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面山的媽祖廟 – 昭應宮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宜蘭市民口中的「媽祖宮」— 昭應宮,初建於清嘉慶13年 ( 西元1808年 ),是居民的信仰中心,也是聚會的場所,主祀媽祖,從祀觀世音菩薩及水仙尊王。原廟為二殿式建築,坐西朝東,廟門面向大海,喻媽祖護佑海上生靈。1834年 ( 清道光14年 ) 遷到對街改建於現址,並擴大為三殿式建築,從廟埕到後殿,長達六十多公尺,方位變成坐東朝西,相傳因地理師占卜易卦,廟改西向,蘭邑必「科甲聯登」,果然後有楊士芳高中進士,李望洋舉人及第,而昭應宮也成為台灣少數廟門面山的媽祖廟。   廟內諸多文物、木雕、石刻、石柱等雕工細緻,其前殿及正殿之主要構件及雕刻仍保留1834年改建時的原物,如道光皇帝的「澤覃海宇」、光緒皇帝的「與天同功」、咸豐時期的「恩德齊天」、通判丁承禧敬立的「澤周海甸」、總兵張兆連敬立的「恩周赤子」等匾額、鑄於咸豐9年的古鐘及製於1810年楊廷理敬贈的古香爐等,皆為具有歷史價值的重要古物。另外,「三大老」楊廷理、翟淦及陳蒸因開蘭有功,民眾刻以木雕像供奉於後殿二樓,為開發宜蘭的重要文化資產。   昭應宮從清領到現在已有二百多年,其間曾多次整修,而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空襲宜蘭,後殿木(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