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淇武蘭遺址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淇武蘭(噶瑪蘭語:Kibannoran),是礁溪鄉的傳統地域名,現在的行政區域約是二龍村西半部、德陽村最南端。發展較早的聚落為淇武蘭社,還有洲仔尾聚落。   2001年5月,宜蘭縣政府進行河川治理工程,位於河道中的淇武蘭遺址面臨破壞,後來由縣政府委託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進行考古搶救發掘,是為史前至歷史時代的考古遺址。   從發掘開始到2003年5月為止,共發掘了3814平方公尺的面積;262個深坑。據研判淇武蘭遺址有上、下兩層文化,上文化層距今約600─100年,是為噶瑪蘭舊社遺物及遺跡;下文化層距今約1300─800年,是為史前文化遺物。   2011年,蘭陽博物館開館的頭號特展「探溯淇武蘭」,是首度公諸於世的淇武蘭遺址出土文物,包括多種器具、煙斗、紡輪、錢幣、瑪瑙、玻璃及動、植物與貝類等生態遺留;包括自製的、以及交易而來的各類生活器物。其中更由墓葬出土長達二、三十公分的新月形金屬編織物,印證清代文獻提到:噶瑪蘭人喜愛佩戴的一種形狀如魚或如新月的寶物──「金鯉魚」。   另外,從遺址出土了高達五十多萬件陶罐碎片,外形雷同,甚至有些厚僅0.1─0.5公分,可見燒陶技術已臻成熟(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