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馬祖傳統表演藝術:打擊樂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馬祖的鼓板樂通常由通鼓、大小鑼、大小鈸(鈔)和狼帳(長桶鼓)所組成,從5人到15人皆可組成,一般在10人左右。由於其節奏強烈,靜坐、行走皆可演奏,加之口傳可學,不需艱深繁複的演奏技巧,得以深入民間。凡遇到年節、慶典,特別是元宵節擺瞑,鼓板樂皆會隨著遶境隊伍敲鑼打鼓,聲勢浩壯。 依據《99年連江縣傳統藝術─鼓板樂調查研究報告》,馬祖居民的原鄉多源於福州地區,故留存了許多相似的歲時祭儀、信仰文化、風俗習慣與傳統藝術,當中便包含了「打擊樂」。打擊樂遍及福州各區縣市,民間藝人將其稱為「硬爿」,樂人以敲擊的鼓、鑼、鐘、磬、鈴、狼串、和木魚以及夾子、吉子等樂器為主,具有不同節奏、音色、音量,或齊擊,或輪擊,或交替敲擊,構成多種多樣的鑼鼓點(鑼鼓經)。主要用於民間習俗節日、婚喪喜慶以及地方戲曲、曲藝等,如《閩劇鑼鼓點》、《十番鑼鼓點》、《十番鑼鼓》、《太平篆》(福壽曲)、《四平鑼鼓》等。 福州地區傳統的打擊樂,經過長時間演變,跟著原鄉移民來到馬祖,在此發展出不同於原鄉的「鼓板樂」,各村落有各自的鼓譜,發展出多樣且珍貴的文化資產。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