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Gerard de Jode與Cornelis de Jode〈中國地圖〉
圖片授權聲明 PDM
展品描述
〈中國地圖〉(China Regnum),拉丁文地圖,繪製者為Gerard de Jode 與 Cornelis de Jode,原收錄於《Speculum Orbis Terrae》(英譯Mirror of the World)地圖集,約1593年印行於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背面有2頁「China Quae et Sina」中國概況介紹。 本圖是歐洲最早期印刷出版有關中國之地圖,內容基本依據Abraham Ortelius於1584年出版《Theatrum Orbis Terrarum》地圖集中,Luiz Jorge de Barbuda所繪之中國地圖(Chinae)繪製。繪製範圍為東亞,以中國為主體,包含臺灣、朝鮮、日本(部分)及鄰近地區在內,做半球圖。地圖內容包含主要城市、國界、國名、中國省名(但無省界)、長城、河川等資訊,地形展現為簡單示意,長城外描繪不少蒙古帳篷。 整幅圖承接L. Georgio的繪圖法,受明代《古今形勝之圖》的影響,繪製有巨大的星宿海,立體的長城,而並未繪出朝鮮半島。但從當代緯度看來,日本的位置較為接近真實。故長城的位置才因為套圖的關係,錯誤的偏北,而北京應位於北緯四十度(本圖依據中國人自己的算法,標於北緯五十度)。在西伯利亞標示了貝加爾湖(Belgian magnu),以及傳說中基督教韃靼天德王國(Tenduc)。而在西伯利亞西部則記載了此處部族於西元313年被中國人逐出的故事。日本本州部分向東而非向北伸展,緊鄰著杭州(Ancheo)。山東(Schia ton)並未繪成半島形狀,而北直隸則直接標成北京(Paghia),並記載了全長五百里(leuca)長城的存在。 四角繪製了4幅當時西方人對中國日本的印象圖,左上角為中國人馴養鵜鵠藉以捕魚;右上角為中國的水上人家,連家禽都在海上圈養;左下角為日本人參拜觀音;右下角為中國風力車陸上行舟的景象。臺灣部分則是以北回歸線下群島的型態出現:小琉球(Laqueio minor)、福爾摩沙島(I. Fermosa)、宮古島 (I. do Rees Magos)、大琉球(Lequeio maior)。有經緯線,地圖上方指北。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