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Jacques Nicolas Bellin〈福爾摩沙島與中國沿海局部圖〉
圖片授權聲明 PDM
展品描述
〈福爾摩沙島與中國沿海局部圖〉(Carte de L'Isle Formose aux Costes de la Chine),手繪著色,最早由法國王家海圖製圖師Jacques Nicolas Bellin(1703-1772)約於1730年繪製,收錄於《世界海洋地圖集》(Le Petit Atlas Maritime Recueil De Cartes et Plans Des Quatre Parties Du Monde),1764年出版於法國巴黎。 繪製範圍為臺灣、澎湖及附屬島嶼,以及中國福建沿海一部分。主要是依據18世紀初期耶穌會教士馮秉正(Joseph-Anne-Marie de Moyriac de Mailla)等人所測繪的資料。地圖內容包含主要聚落、海岸及河川描繪,地形展現為簡易山形示意。本圖西岸採用了《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成果,東岸在大山以東以其他資料輯製而成,使臺灣本島的形狀較為豐滿。臺灣西海岸記錄的港口或城鎮,有小雞籠(Sioa Ki long)、淡水廳(Tan chouit ching)、八里坌(Patifan)、南嵌社(Nan sa che)、南大溪(Nantaki)、吞霄社(Tchou tchan che)、竹塹社(Tchong Kiang che)、後龍社(Heou long che)、大甲(Tatiake)、大肚社(Tatouche)、半線(Pensiening)、東螺(Tonglo)、打狗(Tamahoia)、東港(Tolle roche)、沙碼磯頭(Cha maki teou)等,雞籠城與熱蘭遮城則標示已頹圮。東海岸以法文註記「Toute cette cote est très peu connue」,意為「對東岸所知不多」,還將秀姑巒溪誤解成分割花東海岸山脈的長條狀內海,並將花蓮溪標示為金河(R. Goude),顯然是依照荷蘭人1650年代於東部探金的紀錄所繪製。花東縱谷之尾端並有卑南角(Pointe de Pumba)、掃別(Zybtan)。排灣族的貓籠逸(Talanger)也被標在東岸。中國出現的一角則為興化府(Hing hou fou)福清縣(Fou Tsin Hien)、海壇鎮(Hai Tang tching)。有經緯度,地圖上方指北。 本圖與收錄於1749年法國聖本篤會修士 Abbé Antoine François Prévost d'Exilesh翻譯英國學者John Green所編著之《航海通史》(Histoire Général des Voyages, ou, Nouvelle Collection de Toutes les Relations de Voyages par Mer et par Terre...,或譯航海旅行記、世紀旅遊札記)一書的〈福爾摩沙島與中國沿海局部圖〉,圖幅切割略有不同,但內容基本相同,參見館藏號2002.006.0020、2002.006.0062、2003.031.0007、2004.004.001、2003.015.0056。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