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石氏祠墳考(石鼎美家族)及木盒
圖片授權聲明 CC BY
展品描述
此書以「祠墳考」為名,內容主要登載石氏從唐代入閩定居後,歷代祖先的祖墳位置。除文字外,並手繪有祖墳地圖。書中所載石氏先祖,上溯至東周衛國大夫石蜡、漢朝大夫石奮、晉朝富商石崇等中國歷史上的石姓名人。另外石氏入閩後的歷代先祖名人,也幾乎都是有功名的仕紳。其中記載一位遷居臺灣縣的石國球,為雍正乙卯科(雍正13年,1735年)舉人,後任漳州海澄縣教諭(教諭為縣儒學內教職,正八品文官)。這位石國球算是石氏早期遷居臺灣的仕紳名人。 此書雖名為祠墳考,惟其所載內容與書寫方式,其實亦可算是族譜的一種。傳統漢人族譜便常強調祖先墳墓風水的相關記載,並將墓園周圍環境、風水穴位鉅細靡遺的描繪出來。且除了祖先墳墓位置,也有關於祖墳、宗祠的訴訟紛爭,也常常收錄一些訴訟狀式、判語等。此〈石氏祠墳考〉便在祖墳圖旁註記有墳地遭混耕侵佔,或是因墓地遭侵佔引致訴訟,最後由知縣判還等字眼。 傳統中國漢人社會,一般是世家大族才有能力或積極的去編修族譜,一般平民百姓很少有族譜。不過在利用族譜時,我們需瞭解族譜並非透過第三者所作的純客觀紀錄,而是由作為當事人的家族成員之一編纂並留存的家族「歷史」文獻,有其特定意義與功能。為了突顯家族之地位,以凝聚加強家族成員間的自我認同與榮譽感,對家族的「歷史」書寫常是「選擇性」的去篩選編纂,是去蕪存菁後的結果。而原居於邊陲地區的住民,其祖先來源亦常會上溯至中原地區,以強調其與華夏文化起源中心之間的連結。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閱讀研究族譜時尚需注意其敘事、書寫策略。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