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擊鉢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臺灣傳統詩作,有「擊缽」與「閑詠」兩大類。「擊缽」,一作擊缽吟,是與「詩鐘」相類的文學活動,又為「擊缽吟」的省稱(「擊缽吟」亦意指為蒐羅擊缽作品之詩集),詩社同人須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命題詩作,旨在逞能鬥巧、遊戲筆墨,其時間終止的通知,可以擊缽、刻燭、鳴鐘方式催詩。擊缽所作詩體多為詩鐘(七字對句)、七律、七絕。 「擊缽」由於係集合詩人於特定場合,命題敲詩,頗限囿於形式,以致貶聲頗多。張我軍曾作〈絕無僅有的擊缽吟的意義〉(1925),斥擊缽風潮為「詩界的妖魔」,進而引發新舊文學論戰,是故,櫟社雖「以擊缽吟號召,遂令此風靡於全島」,同人林朝崧《無悶草堂詩存》,卻仍不收佳節宴集時擊缽之作,連雅堂亦有「擊缽吟非詩」之說。然擊缽之聲,不絕於縷,迄今仍一息尚存。較著名之結集有:清光緒年間《臺海擊缽吟集》、日治時期曾笑雲編《東寧擊缽吟前集》(1934)、《東寧擊缽吟後集》(1936),戰後則有《臺灣擊缽詩選》(1964)、《以文吟社擊缽吟集》(1987),以及甫於2002年停刊的《臺灣古典詩擊缽雙月刊》;至於《詩文之友》系列雜誌,雖無擊缽之名,亦收錄擊缽作品。 圖為戰後古典詩雜誌《詩文之友》刊載的詩社活動,雖無擊鉢之名,但沿至戰後,詩社的作詩競技,仍以限時、同題、限韻的擊鉢方式進行,惟可能不再有擊鉢的器具,改以現代鐘錶作為計時方式。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