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三義木雕風格、起源與演變-03-奇木巧雕與通霄雕刻系統融合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早期三義奇木巧雕主要是簡單將奇木樹頭略加修飾整理成裝飾藝品,例如樹木挖空中心而成的茶盤、天然桌、屏風等等,其特色在於大部分是配合樹木原本形態略加整理而成,盡可能地施以較少的人為修飾而保留原有質感。大約1930年代,吳進寶之子吳羅松邀請李玉藏與其宗叔李金川,3人一起向三叉公學校的日籍美術教師學習美學與雕刻,之後李金川返回通霄繼續從事雕刻,李玉藏則留在三義一起為東達物產工作,並與吳羅松之妹吳秀妹結婚共組家庭。 李玉藏是苗栗通霄土城人,18歲時就與宗叔李金川一同前往台中大甲拜師學藝,師承在台之福州師傅(巧朝相)學習木雕。一般傅統手工藝人通常要經三年四個月方能出師,但李玉藏在經過二年後就得以出師,其專精的雕刻題材為傳統佛像、各型人物、飛禽走獸、蟲魚花卉等等,來到三義後除了與吳羅松一起向日本美術教師學習,更把通霄系統的木雕風格與技法帶進原本不具有雕刻傳統的三義地區,也因此讓三義的奇木巧雕風格再向上提昇,成為山線自然與海線精雕兩種風格相融。圖為木雕博物館藏品,為典型利用奇木原本形狀加上動物雕刻而成的作品。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