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三義木雕風格、起源與演變-04-光復後興業物產(百吉行)成立與外銷商業化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吳進寶與吳羅松父子主持的東達物產,在全盛期曾與日本老師合辦「雕刻藝術傳習所」培養雕刻人才,其中一位學生就是後來創辦百吉行的劉恴春。三義木雕產業在二次大戰期間因戰亂而蕭條,許多木雕廠工人被徵調海外,東達物產也暫時歇業。台灣光復的隔年,劉恴春看好木雕產業未來,在舊街中正路上成立「興業物產公司」並招募師徒、收購木材,開始經營雕刻,並開始將木雕作品送往台北中山堂參加工藝品展覽,同時送往旅行社工藝商品店寄賣,也慢慢開啟外銷通路。 1966到1973年三義木雕全盛期,日本與美國訂單大量湧至,此時興業物產扮演的是木雕人才培育中心角色,後期許多三義木雕師或經營者都出自劉恴春門下,而當時整個三義木雕的風格就是「加工廠」與「代工」,當時木雕藝術性不高,而是類似工業化生產,全村、全廠或全家一起投入,會雕牛的就一直雕牛,會雕老虎的就一直雕老虎,或是先生雕刻牛身,太太與小孩協助在牛身以細刀畫出牛毛痕,當時木雕不被視為藝術創作,而是偏向家庭手工業,但卻為三義打下深厚產業基礎。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