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基本圖案解讀(中)】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解讀說明| 本系列範例為Qanituan社祭事曆第一代創始者Laung Mangdavan及兒子Talum Mangdavan所創作,每項圖案都會有兩張圖片(某些圖案則只出現在一塊板曆上),左邊為兒子Talum所創作,右邊則是父親Laung的作品。 圖案的範例來自1925年《臺灣日日新報》(圖1-1),及1937年橫尾廣輔於《臺灣時報》(圖1-4),文字則綜合其它文獻比較與整理。 此外補充,布農族研究學者Haisul Palalavi(海樹兒・犮剌拉菲)於2020年的解讀,加以詮釋舊有資料。 |圖案解讀| 3-1此圖案只出現在Laung的板曆中。中間○代表小米,外面○代表竹籠。 3-2此圖案只出現在Laung的板曆中。代表酒甕。 3-3此圖案為仿『鍬』所畫的圖案,表示開墾或耕作。 3-4在前者Talum所畫的圖案中,田下有鍬。但在Laung的圖畫中,只有田的圖形。兩者都表示開墾旱田、在田裡播種小米的樣子。 3-5此圖案只出現在Talum的板曆中。代表計算kabon中的小米。 3-6前者為Talum所做,球狀為虛線。後者為Laung所做,球狀為實心。兩顆球分別代表陀螺跟刺球,長條形狀表示放置二者旋轉的木頭。 |海樹兒老師補充說明| 「Kabon(竹籠)」指的應是Qapung,為篩子之意,傳統上應該是用藤編,較耐用。通常族人將整串小米放置Qapung上,以腳揉搓小米使其脫粒。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