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清領臺灣「借地換租」的案例──鳳山縣港東里「陳阿修水圳」初探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康雍時期鳳山縣港東里的「陳阿修水圳」與張達京自組六館業戶與巴布拉族岸裡社割地換水、張廣福墾號與北臺凱達格蘭族武月─勞灣社合作開墾水圳的方式不同,係與大武山係深山的陳阿修社協議,以貼補「水圳粟」,向該社借到開鑿水圳,以灌溉施文標在鳳山港東里的墾號,此為臺灣開發史上罕見的案例。 作者藉由〈臺灣總督府檔案力力社有關契字〉曾收錄之施文標墾號相關契字,其中提及「陳阿修水圳粟」的契字有三份,田業位於林邊溪沖積扇尖或隘寮溪老埤沖積扇尖到東港溪之間地帶,雖然當地有湧泉,然而不足以提供穩定的水源,故須經由潮州斷層峽口河流出口,開鑿水圳引水灌溉,這也是陳阿修水圳開鑿的背景。 在乾隆21年後,在萬巾及古樓及丹林部落峽口以西設置關隘,以致陳阿修社域退居山區。原陳阿修水圳粟也改成番仔角庄水圳佃粟及隘守水圳粟,代表與陳阿修社的關係終止了。雖然雙方彼此經濟依存關係維持不久,但其合作模式卻是臺灣開發史上水利設施的特例。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