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舊部落、舊地名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本文為探討高雄地區的北仔寮、那拔林等地的古地名與村落相關歷史與內容。 本文分別說明5個地名,一為北仔寮,據清領至日治時期的文獻與《阿蓮鄉志》的記載,該地又名峰山村,其地名由來是與地理有關連性,以位於大崗山北麓的尖峰地形而得名;二為那拔林,該地名由來源自當地盛產番石榴,至日治時期該為土庫,至戰後政府遷臺之際,又改為玉庫村;三為九鬮,該地名由來源自早期在當地進行屯墾時,居民常用抽籤的方式來分配土地,到了戰後,當地仕紳為紀念臺灣光復與期許人民平安,遂建議該地地名改為復安村,並沿用至今;四為白崩坪、穎源,為上述介紹復安村中的新聚落,始自日治時期,數批來自田寮的墾戶遷移至於該地種植番薯、花生等作物,以及建造屋舍居住。而白崩坪(原為石崩坪,後因口誤關係,漸變為白崩坪)的地名出現為戰後時期,當地的巨石遭雷擊而破碎而得名;五為石燕潭,其地名源自於明鄭時期的傳說,以該地有一水潭且潭邊多岩石,在岩縫中有諸多的燕巢而為名,後來,在鄭軍屯田於此時,因土質鬆軟,時常踩而陷入土中,故又有石爛田之稱。 透過當地的地理環境、地質特性、歷史發展與民間傳說等記載,使我們了解地名由來的多元性與特殊性。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