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林萬有司「天官賜福」影塑作品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三川殿內虎爿牆面上,林萬有司「天官賜福」影塑作品。一般壁畫以平面方式施作,結合三度空間的泥塑與二度空間的彩繪,以半立體方式表現,自頭部到腳部由立體漸變成平面,此種表現技法稱為堆塑,又稱影塑。 此雕塑位於嘉義東石笨港口港口宮,港口宮於清康熙23年(1684年)由先民林楷自中國湄洲奉請媽祖金身渡臺,由笨港口登陸至蚶仔寮,相傳此地為「鯉魚吉穴」,因此擇為開基之地,至今已有336年歷史,目前建築為1948年興建,歷經10年完工。 匠師介紹:林萬有司交趾陶 林萬有(公元1911~1981年),新港鄉福德村人,師承梅清雲。十四歲即隨姑丈梅清雲從事廟宇建築修護工程,得其傾囊相授;並得以時時親炙洪坤福大師,故剪粘及交趾陶捏塑樣樣精通。 洪坤福在交趾陶工藝方面,以泉州系統手藝和「水彩釉」上色技術,與潮州系統、寶石釉大師葉王並為台灣交趾陶兩大系統;在剪黏藝術方面,則與潮州何金龍並稱「南何北洪」,為北派宗匠。 柯派採用生料,使釉色溫潤且較具有流動性,胎體用紅、白的陶土混合,以提高火候和硬度,但可塑性略差,需借模型塑造人物的頭面,因此造型較為小巧精緻、人物姿態優美、線條細膩,對日後台灣中北部的寺廟裝飾影響極深。 已有300多年歷史的嘉義縣東石鄉「笨港口港口宮」,即將大重修, 文史老師姚其中說,國民政府初來台時,政局動亂,百姓因擔憂溫飽而少興建大型建物,港口宮是戰後初期,傳統宗教建築工法少有的見證;等於是僅存的時代留影。 他說,新港林萬有、安平周老全是台灣早期知名匠師,港口宮廟門有林萬有製作的泥塑彩繪,保存非常完整,現今罕見,而周老全的作品台灣僅台南碧雲寺、港口宮等保留,更顯珍貴。 港口宮於清康熙23年(1684年)由先民林楷從中國湄洲奉請媽祖金身渡台,由笨港口登陸至蚶仔寮,至今已有336年歷史,目前建築體為1948年興建,歷經10年完工,姚其中表示,國民政府初來台時政局動亂,百姓少興建大型建物,港口宮是戰後初期傳統宗教建築工法少有的見證。 主委鄭招興表示,林萬有是台灣光復初期知名的交趾陶、剪黏藝師,牆堵兩側的作品〈添華晉爵〉與〈天官賜福〉,人物頭部呈立體狀,身體為平面彩繪,是林萬有於一九四九年以「影塑」技法彩繪而成,相當珍貴,但已風化嚴重。 廟方指出,林萬有出生於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十四歲時跟隨姑丈梅菁雲學藝,精通寺廟剪黏、交趾陶、影塑彩繪等技藝,畢生傳徒十餘人;弟子林洸沂獲文化部「葉王交趾陶保存技術」保存者,作品由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典藏。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