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木柵茶農生活世界的探究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本論文作者張榕紜,指導教授郭金水博士,出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發表於2009(民國98)年7月。內容敘述木柵茶農與場域,以社會網絡探討茶農與勞動、組織、市場的互動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木柵茶農生活圖像,以小量、小型、家庭式生產為主,主要出產鐵觀音茶,以人工方式進行採摘,但由於人力老化與短缺,部分茶農採機械採摘。有些茶農考慮到鐵觀音茶生長情形,無法使用機械採摘,若改種其他品種,需要重新整地,礙於保護區規定,無法使用機械開墾,因此有茶農移至坪林買茶菁、租茶廠做茶。在比賽活動場域裡,有優良茶及製茶技術比賽兩種,茶農多參加優良茶比賽,透過評審分級提高價格;製茶技術比賽則認為只是一種提昇製茶技術的形式。在組織方面,有農會、農事組織及社區營造組織,茶農較多接觸農會與農事組織。市場方面,早期有茶販收購,或自行下山賣給茶行,至1976(民國65)年廢除製茶管理辦法,以家為核心,開始自產自銷,後因觀光茶園的推動,帶動地方發展,並透過有機生產、安心優質茶葉的推廣與生產履歷的建立,提升產品價值。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