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給北一女高三良班〉(《愛福好自在報》第三期及《女同志運動學》內頁書影)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SA_
展品描述
本物件為收錄於1994年10月出刊的第三期《愛福好自在報》中的第19至20頁,溫逸與莎莎的文章〈給北一女高三良班:〉一文。本文曾於同年8月4日傳真給《聯合報》「民意論壇」,但未獲刊登。本文主旨是用以回應發生於同年7月23日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學生林青慧、石濟雅相偕於蘇澳一處旅館自殺後,其同學以「北一女高三良班」之名於1994年8月3日《聯合報》的投書。文分五段,以第二人稱向死者的同學們表達對投書「我們可以斬釘截鐵的告訴所有的人:她們不是同性戀」此一結論的不滿,作者認為同學們既然已知無法為往生者的死因下結論,又為何在投書的文中表示「急於將她們和同性戀這個『污名』劃清界限」。文中頻繁使用詰問語氣,認為不該妄加臆測林青慧與石濟雅的關係之餘,也試著袪除同性戀污名,對青春期的徬徨表達理解與同情,作者說明自己與圈內朋友「也曾恐懼整個社會對同性戀人的歧視和施加的壓力,而將自己和同性戀撇清關係」。並於倒數第二段表達這個事件引起社會上廣泛的關心,背後事實上是曝露了同性戀的弱勢位置,否則「何以同性戀也被考慮為自殺的原因之一」。 這篇文章的存在,記錄了女同志圈內採取正面的態度,回擊「北一女高三良班」文章背後的意識型態。北一女學生相偕自殺事件,無論在主流媒體還是同志圈內都引起高度注意,《女朋友》雜誌創刊號之「特別精點」專欄即有專文討論。此後,莊祖宜、樂團「2 Fish」於1996年發行的專輯《愛情未成年》〈她們〉一曲,即是在紀念此事。2017年由婚姻平權大平台舉辦的展覽「許我們一個未來——愛情故事館」更展出兩人遺書。自殺事件引發社會關注,也促使同志運動努力往前。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