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煤港‧雞籠》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煤港•雞籠》,1999年(民國88年)6月出版,由林再生著作,余燧賓主編。臺灣的自然資源貧瘠,而基隆以北端一隅之地,單以煤礦之產量而言,竟佔全臺之總產量7成以上,對於臺灣1970年代(民國60年代)以前經濟建設的發展,可說具有無可磨滅的貢獻。在即將邁入21世紀的今天,雖然基隆煤礦的開發已趨凋零,但先民胼手胝足的拓荒史實,卻足以勉勵我們的後代子孫。     清初,政治中心和開墾重心僅於南臺灣,北部尚未開發。及至西歐蒸汽船發達,煤需求量日增,遂紛紛派遣軍艦來臺強購煤炭,並探查煤層分布及開採情形。尤有甚者,如美國人民建議國會購買基隆作為貿易基地。此時,清廷為加強海防,已決定開辦官礦,敷設基隆臺北間鐵路,改善砲台防務;而當鐵路工程進行到架設七堵鐵橋時,有工人在溪底意外發現砂金,自此興起一股淘金熱。人潮多時,竟達千人之眾。     在煤礦逐漸走入歷史的今天,為緬懷早期礦工辛勞,並回顧基隆百年煤礦史,針對其發展之文化,林再生將以其礦業之專業,作一有系統的介紹。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