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探訪Wilang˙Batu的藤編天地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探訪Wilang˙Batu的藤編天地」一文,作者Yulan˙Toyuw,於1997年8月登載於「宜蘭文獻雜誌」,主要敘述南澳鄉金洋村Wilang˙Batu的泰雅藤編的訪談研究。 宜蘭縣南澳鄉,以泰雅文化為主體,由七個村組成,其中金洋村距離蘇花公路最遠也是最靠內山。本文主角Wilang˙Batu即住在金洋村,文中提到早期泰雅社會,女孩織布,男孩藤編,男孩必須學會編籐籃才會被當成「男人」看待。然而編藤技藝如今已被年輕人忽視,面臨失傳的命運,於是會各種藤編的Wilang˙Batu,成了「泰雅族國寶」。接著,Wilang˙Batu在訪談中詳細介紹藤編的步驟與技法,也談到編織須先削藤,把手指頭般粗細的籐慢慢削成薄薄的藤片,再織成gbubu(藤帽)、Kgiri(女用籐籃)、busi(藤袋)、tlagis(米酒過濾器)等等。另外,訪談中也敘述採藤觸犯法律,已造成原民極大的困擾。最後談到,Wilang˙Batu的手藝除了藤編,還有口簧琴,並且已傳承給孫兒張一郎。文後結語,提及藤編的原住民技藝,藏在耆老的記憶中,如果能好好的運用,應能為原住民的傳統技藝傳承,開啟一線契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