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葡萄催芽劑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葡萄芽體的休眠期可分為導入期、最深期及覺醒期,8月下旬開始導入休眠,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達到最深期,11月中旬後開始覺醒,此為生理休眠現象。生理休眠覺醒期開始時,因受到外界氣候因素及低溫的影響,使芽體維持繼續休眠的狀態,此時期稱為環境抑制休眠。從環境抑制休眠期到開始生長,需要經過7.2℃以下的低溫一段時間才能打破休眠期(依品種不同,所需的溫度及時間亦有不同)。臺灣屬亞熱帶氣候,夏季高溫且多雨,造成休眠深淺變化不規則,且冬季低溫的時數不足,無法滿足低溫的需求量,以致隔年春天萌芽時間不一致,先後可長達一個月以上,造成管理上的困難。催芽劑的使用,對打破休眠期非常有效,可以解決葡萄在臺灣地區低溫不足、萌芽不整齊而引起管理困難的問題。 2-氯乙醇(2-Chloroehtanol,分子式C2H5ClO)為化學物質,可用在紙業及底片的製造,在臺灣常被當作葡萄的催芽劑。此物質在常溫下為無色液體,帶甜味,因此容易誤食中毒。在農業的使用上,由於用方法簡便,催芽效果顯著穩定,成為目前臺灣地區農民最常使用的催芽劑。但因其對人體毒性大,易發生嚴重中毒事件,甚至死亡,農政管理機關並未核准其為合法農藥,視之為偽農藥,惟仍難以達到全面禁止使用的效果。 2011年發生於南投的四人命案,兇嫌即是因感情糾紛,將又稱葡萄催芽劑的2-氯乙醇加入米酒中讓被害人飲用,不幸引發四人中毒身亡。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