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綠金海菜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澎湖每年冬季十二月至清明節四月期間,因為水溫較低很適合海菜的生長,過了清明以後水溫漸高,海菜漸漸不耐高溫而退出澎湖水域。海菜特別是核黃素和尼克酸的含量十分豐富,還有不少維生素A和維生素E,以及少量的維生素C,並含有15%左右的礦物質,其中有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鉀、鈣、鎂、磷、鐵、鋅、銅、錳等,另外還含硒和碘尤其豐富,這些礦物質可以幫助人體維持機體的酸鹼平衡,是很受歡迎的營養食品。 每到產季許多漁民爭相撈取,先是穿上青蛙裝,背後拖著浮箱,用特製的刮(糹留)刀將海菜刮取放在浮箱,每次箱滿了就拖到岸上放置,來回運行交織出澎湖冬季風情畫。採海菜是在每日潮漲七分至退潮三分這段時間實施,因為海菜喜歡長在高潮線靠陸地附近,漲潮後海菜因海水的浮力方便摘取,海水流動越激烈處溶氧量高,海菜就會長的越好。採集後漁民還得費很大的功夫清洗海菜夾帶的砂土(礁仔屎),用洗衣機清洗後放入脫水機去水,再用旋轉機轉鬆分離,分離是方便曝曬,最後在利用陽光曬乾或陰乾,過程中還要翻面可以說相當費工辛苦,尤其採集時一直都須彎腰相當傷身。 辛苦的背後卻是歡欣的代價,價格好時一公斤曬乾海菜約四百五十元,漁民好好採集一天至少有三千元的收入,在農閒風大不能出海的日子裡開闢了另一條優渥的工作機會。澎湖海菜採集地到處都有,但以潭邊、通樑、赤崁、後寮、鐵線為最主要生產地,近年來澎祖海產店開發海苔熱水即溶包深受喜愛,各種海菜加工食品很快地擴大了海菜市場,造就了更大的海菜採集勞動人口的投入。但其實在海菜食品還不發達前,澎湖人早就用竹片採集海菜,餐桌上的海菜臭肚湯、海菜魚丸湯早已征服澎湖人挑剔的味蕾(王有森)。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