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陳懷澄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陳懷澄(1877-1940),彰化鹿港人,字槐庭、水心,號沁園,郊商慶昌行後代。1892年(光緒18年)與其兄舜雲分戶,就教於莊宗其學習經、畫、詩。日治後,與詩友陸續組成「鹿苑吟社」、「櫟社」、「鹿江詩會」、「大冶吟社」,其詩作常見於《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8年(大正7年)至15年為彰化崇文社擔任文宗,評審該社徵文等第。除了參與詩社,亦曾在鹿港公學校擔任漢文教師、學務委員等職。 政治領域方面,1919年(大正8年)繼莊士哲之後擔任鹿港區長,翌年轉任街庄改制後的首任鹿港街長,亦是日治時期鹿港唯一的臺籍街長,並曾出任臺中州協議會會員,先後管理街政逾12年。因與林獻堂交情甚篤,積極參與民族運動,曾為籌設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而奔走,並擔任於東京成立的臺灣新民會名譽會員。 他在街長任期屆滿退職後,居住於太平車籠埔黃竹坑,仍熱衷於寫詩,留下不少退休後的寫照。作品有《沁園詩草》(1921),並編有《吉光集》、《媼解集》(1934)。其詩作表達傳統文人在乙未割臺後的際遇,雖與日本文人交流、酬唱,卻又見身處異族統治煎熬與痛苦;藉由詩社推行文化抗日,在堅持與妥協之間尋找適當的路徑,以實踐造福地方的理想。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