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劉崧袖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劉崧袖(1901-1968),彰化大城潭墘人,皇民化運動時期改名松宮昌秀。幼時於自家私塾「篆荷堂」修習漢文,奠定文學、書法、繪畫之根基。1922年(大正11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臺灣總督府府立臺南師範學校,派赴大城公學校擔任訓導;1930年(昭和5年)出任大城公學校西港分教場(今西港國小)主任。他與其兄劉崧甫,以及竹塘內新厝的詹奕候、詹有義兄弟,竹塘土庫的詹志慶、詹德欽、詹志龍三兄弟義結金蘭,常於其祖厝「蓮亭祖厝」討論、批評時政,人稱「七怪」。1931年(昭和6年)被拔擢出任大城庄長,期間接連發生霜害與旱災,由於他處置得宜,民力得以恢復。 戰後,曾任臺中縣參議員。1945年(民國34年)經間接選舉為第一任大城鄉長,任內造林防風,種植大量木蔴黃,使全鄉綠樹遍野;同時,數次攜帶陳情書遠赴臺中或臺北,向上級哭訴災情,懇請速撥經費以修築河堤,而有「愛哭鄉長」、「乞食鄉長」之稱。1951年(民國40年)以高票當選第一屆彰化縣議員,並連任第二、三、四屆。他在縣議會的質詢或建言,均以「理」字為中心,不威脅、謾罵,縣府官員或議員同事均稱他為「紳士議員」。且被彰化的有識之士,尊稱為大城鄉的「土地公」。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