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國際救濟物資在金馬澎湖》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國際救濟物資在金馬澎湖》為1958年(民國47年)3月,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簡稱救總)編印的小型宣傳手冊,全冊共28頁,現由中華救助總會典藏。封面由時任理事長谷正綱(1902-1993年)題字,照片為國際救濟用的物資。內文紀錄1949年(民國38年)到1957年(民國46年),救總發放救濟物資的標準以及各項措施。 因各地轉播物資的品項與數量不盡相同,且偶有臨時性的災害發生,所以在物資送達以後,才會由地方首長、地方議會、商會、農會、公會、漁會、救濟團體、教會代表等共同討論,決定發放標準。在金門的物資發放,共分為五類:甲級貧民、乙級貧民、砲災居民、風災居民、農作物歉收居民。乙級依甲級收領數量折半發給;砲戰及風災居民係指有遭遇死亡或房屋全毀者,依甲級受領標準發給、房屋部分被毀及遭遇砲擊受傷者則依乙級標準發給;而農作物歉收居民則依乙級貧戶受領標準發給。而烏坵地區則平均發給。 除了經辦國際救濟物資的轉發與配發外,自1954年(民國43年)起,救總制定「戰地救助方案」,商請軍政機關、救濟團體、地方熱心人士等,於金門、馬祖成立「戰時災害救濟委員會」,提供各式臨時性救助。在自由人道與極權主義的角力下,雖是被政治賦予的「救援任務」,但仍可見戰爭時刻的人道精神,與「以後方支援前方,以民氣鼓舞士氣」的人文價值。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