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且聽一位痲瘋院工作者談香汗和臭汗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本文收錄於1967年出版《臺灣醫界》第10卷第1期,作者為胡舜之,樂生療養院檢驗室主任兼預防科主任。 首先文中提到,人體的汗腺分佈依照所處地區的不同而異,流汗的原因也與體質有關,正常生理情況下,人出汗是為了調節體溫,汗腺的分佈則以額頭最多,於是額頭的出汗量才是全身上下最多的地方。 根據醫學與科學研究發現,確實有香汗與臭汗之別,而在漢生病患的身上,所排出的汗特別之重。香汗是近期才經由美國皮膚科專家漢爾頓發現,某些病患的汗液因為有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了如同紫羅蘭的芬芳味道;反之,汗液本身無味。然而,皮膚內含的物質如脂肪、蛋白質等因為受到細菌的分解,產生了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尿素和硫化物,因而產生強烈的臭味。這樣的情況尤其以漢生病患受到細菌侵蝕的肌膚最為明顯。於是乎,汗腺遭到破壞、神經遭到麻痺的漢生病患,無法順利將體內調節體溫的汗排出,反而經由皮膚其他部位經由有代償性地出汗排出,因而味道也奇臭無比。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