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大甲鎮志-社會篇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大甲鎮志為大甲區公所委託廖瑞銘擔任總編纂,期望將大甲鎮數百年來的發展,做有系統地整理與詮釋。 歷經2年多的撰稿與修正,全書超過90萬字,網羅了大學教授、中小學老師、文史工作者共同參與編撰,其中有半數撰稿人是由大甲人所參與,讓地方人寫地方事。內容涵蓋了地理、生態、開墾、政事、經濟、建設、教育、文化、宗教禮俗、社會、人物、名勝古蹟與觀光休閒等12篇,將大甲的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做有完整的介紹,為介紹大甲地區最詳盡的一部知識寶典,也是各界研究大甲歷史最佳的參考依據。 社會篇共分為5章,第1章人口,第一章人口,分述人口成長、人口分佈與密度、人口遷移、姓氏與族群。大甲地區昔為原住民道卡斯族( Taokas)聚居之地,清代漢人大量移入。早期大甲地區之漢人移民閩、粵均有,居地亦福、客雜居。雍正年間,大甲西社事件後,原住民勢力大衰。乾隆年間,閩粵械鬥,客籍居民移往苗栗。咸豐年間,泉漳械鬥,迫使漳人移往豐原內山一帶,終使大甲地區演變為以泉籍居民為主的聚落。 第二章社會行政,分3 節。以鎮公所「社會課」之業務為主軸,敘述社政工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並追溯清代、日治時期之相關措施。 第三章社區發展,計分社區發展工作、社區總體營造、各裏社區發展、績優社區4 節。重視本鎮社區總體營造的策略,表揚績優社區,藉此形成典範。 第四章社會團體,依地方性、全國性、國際性社會團體,分成3 節。所介紹者包括早期的神明會、宗親會,近代的學術文化、公益慈善、婦女等團體,以及國際獅子會、國際扶輪社、國際青商會。 第五章社會運動,有3 節,依年代敘述明清時期的原住民抗爭、分類械鬥、民變,日治時期的武裝抗日、民族運動及其團體。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