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連橫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連橫(1878-1936),字武公,號雅堂、劍花、天縱子,臺南人。乙未之後家道中衰,1897年(明治30年)曾負笈上海聖約翰大學,習俄文,因母命棄學歸臺完婚,娶同鄉殷商沈德墨之女沈璈。1899年(明治32年)主持《臺澎日報》漢文部,同年《臺澎日報》與《新聞臺灣》合併為《臺南新報》,續任筆政。1902年(光緒28年)以捐監生之名義,參加福州鄉試,不中,遂移廈門主《鷺江報》筆政。1905(光緒31年)赴廈門,創《福建日日新報》,並任漢文部主筆。同年,報館倒閉,返臺,繼續任職《臺南新報》。翌年(1906),創辦南社。1908年(明治41年)轉任臺中《臺灣新聞》漢文部,並開始撰寫《臺灣通史》。翌年,加入櫟社。1912年再赴中國,獲選為華僑國會議員,後入《新吉林報》工作(1903)。1914年,主持清史館的趙爾巽延聘連橫,擴大他對臺灣建省史料的蒐集。同年底返臺,任職《臺南新報》。1919年(大正8年)移居臺北,受聘為華南銀行發起人林熊徵之記事,協助處理與南洋華僑股東往返的文牘。1920年(大正9年),《臺灣通史》由臺灣通史社出版。1924年(大正13年),創刊《臺灣詩薈》,發行22期,於次年一月告停。1927年(昭和2年,一說為昭和3年),與友人辦理「雅堂書局」,設漢學研究會。次年,不堪賠累,書局關閉。1930年(昭和5年),《三六九小報》創刊於臺南,連橫參與編輯,並從第三十五號開始,以專欄「臺灣語講座」連載他於1929年(昭和4年)開始撰寫的「臺語考解」。同年3月2日,或謂迫於經濟壓力,遂於《臺灣日日新報》上發表配合日府鴉片政策之文章,俗稱其文為「鴉片有益論」。此文一出,連橫遭全臺輿論攻伐,櫟社亦因此將其除名。翌年,返回臺南,借寓友人家中。復因生活無繼,於1933年(昭和8年)移居中國,1936年因肝癌病逝於上海。 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贅談》、《大陸詩草》、《臺灣詩乘》、《臺灣語典》、《劍花室文集》、《劍花室詩集》、《瑞軒詩話》、《雅言》等。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