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楊德信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楊德信目前為蘇澳區漁會理事,30歲左右開始從事漁業,隨後便自營漁船。身為船長,那時釣魚台爭議開始發酵,台灣船已經無法靠近釣魚台海域。西元2012年(民國101年),蘇澳區漁會發起「為生存、護漁權」海上保釣行動,楊德信為當時發起的核心成員之一。回憶起保釣行動的起源,他說:「那時候我們為什麼會成立宜蘭縣漁民權益協會,就是因為被日本人管到受不了。」 西元2012年(民國101年)的保釣行動,楊德信負責號召民間力量,在一個星期內就集結了將近一百艘的漁船加入。雖然當天天氣不佳,風浪八級,但漁民的海上保釣行動仍不畏風雨進行。抗爭結束後,日本最終釋出善意,隔年重啟台日漁業協議。他說,根據國際海洋公約,各國海域界線可在國與國之間,依雙方漁業需要進行協商;一開始日本態度有軟化,但後來日本自己漁民抗議,於是界線改了又改,雙方又沒有了共識。 楊德信指出,西元1972年(民國61年),美國將釣魚台烈嶼的管轄權交給日本,在那之前,台灣人世世代代都在釣魚海域捕魚、登島休息,完全沒有任何管制。政治上的轉變,首當其衝的是這些討海的漁民。他說:「日本開始趕(台灣漁船)之後,像我們這種中小型漁船,沒辦法去遠洋抓,就開始很不好抓了。」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