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巫若男-放不下的鍋鏟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本篇講述巫若男女士從西部遷徙至東部的故事,包含在日本時代時,他們與日本人交往的經驗。 我是出生在新竹北埔鄉的人,但是小時候對新竹沒有什麼記憶,在我還不記事之前,爸爸媽媽就把我抱在懷裡,聽人家說東部的土地多、機會多,就從新竹到了蘇澳,那時候還沒什麼蘇花公路,於是我們搭船從蘇澳到花蓮上岸。我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說我們是這樣來到花蓮的。   我是家裡的長女,下面有好多的弟弟妹妹需要照顧,小時候的童年不像現在;我常常在村子裡看到孩子們騎單車吵吵鬧鬧的過去,那時候我們的生活不是這樣。雖然日本時代已經漸漸有了自來水,但是大部分在大城市,或者日本人的聚落裡面才有。我們住在支亞干溪畔,鄰近的溝渠是灌溉用的,流經好多的田後舀起來的水都是發黑發黃的,所以在我懂事,有點力氣以後,我的父親叫我做的第一份家事,便是去到日本人的村莊裡面打水。   我們村子離日本人的村莊大概有兩三公里遠,年紀還小、力氣也不大的我,一天要走上好幾回才能把家裡的水缸裝滿。常常清晨便出門,中午才正式打水打完。後來年紀更大一點後,我要更早起,在全家人都還沒起床的時候幫忙大家煮早餐。那個爐灶還是我跟弟弟一起搬石頭來堆起的,上面放一個大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使用,用得它油亮發光。   剛學會煮飯的時候,我還不大會升火,常常升火到家人都起來了,卻發現我連鍋都還沒熱,被嚴肅的父親罵了好幾回。有一天父親特別早起,他要看著我升火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按照他說的那樣做,火照樣升不起來;他幫我檢查了以後才終於明白:「啊!是春雨。」父親這樣說。因為一直下雨,木柴都濕透了,難怪我怎麼樣都升不起火。他看著我就笑了起來,在天色微亮的時候我們兩個人小小聲聲的笑。   之後父親去河床邊採芒草,把芒草通了以後,變成一根小管子,他要我升不起火來的時候,就拿這跟小管子用力地吹,火就會轟轟的變大。那一年我才正要上小學,終於在家人起來前把飯煮好;之後一直到做了阿嬤以後,家裡還是我煮飯。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