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北竿橋仔漁民:黃鵬武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黃鵬武先生,生於民國39年,在橋仔打蝦皮已久,熟知橋仔海域,也熟悉傳統漁具製作與漁法使用。橋仔海域盛產蝦皮和帶魚,吸引來自福建梅花、黃歧的漁民來此捕魚定居,民初為北竿最繁盛的漁村,根據黃鵬武口述,他從小就嚮往討海生活,13歲起便跟著父親出海打魚。 在橋仔,漁民通常會合夥,出海或岸上各項作業都各司其職。17歲即擔任「老艄」(louˋlaˇ。當地俗稱船老大,意為船長)的黃鵬武提及,像打蝦皮漁法工序多,綁繩、弄網、製斗(tou+)、製楸(tshiu)都有人主責,但求知慾強的他,常向村中老漁民討教捕魚智慧,經驗的累積和持續實踐,讓他掌握打蝦皮各關鍵技法。此外,黃鵬武也喜讀文史,透過創作詩詞,將他對海洋與在地的認識都鑲進詩句中,有「漁民詩人」之稱。 打魚要看天吃飯,身為老艄,要判斷拍楸(pha jiu,即打樁)、下網和收網時機,考驗的是對氣象、水域各面向的豐富認識。黃鵬武根據海域環境、潮水流向的瞭解,精進和改良定置網,22歲時更研發出結合石塊、水泥樁的捕魚法,就可在礁岩海床、水流湍急的橋仔門(橋仔與大坵間的水道)定置漁網。民國60年代後,馬祖許多人為尋求更多發展機會,陸續遷臺求學就業,漁村沒落,黃鵬武仍固守在橋仔,每日出海作業,堅持他對漁業的熱愛。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