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嵵裡的西裡滬(四)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嵵裡,以聚落位於紗帽山之下而得名。裡與內臺語同音,故嵵裡清代方志又稱嵵內。此「時」,其實為明代以前烏紗帽兩旁之「翅」,翅有平翅、朝天翅、圓翅等,而非湯匙的「匙」,這也是發音借字之誤。嵵裡,以陳姓為大族,其祠堂相傳興建於嘉慶初年。道光12年(1832)2月18日,興泉永道周凱抵澎賑災,因風潮大作不得進入媽宮港,即收泊於嵵裡並夜宿陳氏祠堂,當時的陳氏祠堂是一小祠宇。現今嵵裡陳姓「穎川祠堂」為2013年重修之廟貌。<br>澎湖的石滬,在早期的社會不僅是經濟生活的一大支柱,從吉貝的石滬漁業權碑也可看出石滬與宮廟結合的力量。而嵵裡陳氏長房的西裡滬,也扮演著凝聚宗族,維持春秋蒸嘗的祭祀功能。甚至於日治時代公學校設立的教育經費,石滬金亦是重要的項目之一。石滬之於澎湖人的經濟、社會、宗教、宗族乃至於教育的發展,皆有它獨特的角色與地位。<br>許玉河/20180526<br>#感謝陳泗育老師<br>#感謝呂宜良先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