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西門紅樓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西門紅樓〉條目由陳韋臻撰寫,西門紅樓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昔日稱新起街市場,又稱西門市場,是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少數市場建築之一。 日治時期,該處依然是低窪沼澤地與墓地,1908年為了興建新型態的市場,墓地陸續被移往蟾蜍山一帶。建築師在考察新加坡與香港等地後,設計出八角形狀與十字形狀的市場建築。1911年6月,又從東京分靈出稻荷神社信仰,建在市場西北角之處;1919年艋舺低窪地被填高與重新規劃之後,西門一帶有了更多的電影院、劇場、咖啡廳,日本佛教體系下的弘法寺與西本願寺也在這一帶逐漸發展,此處遂成為日治時期日本人主要的休閒觀光區。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神社被燒毀,西門市場一開始還維持市場機能,但八角樓部分隨後被上海商人陳惠文承租,並改作為劇場用途,取名「滬園劇場」。整修翻建之餘,還在八角樓內增加戲臺與三百多張座位。而鬼怪傳聞可能就是在此時出現,相傳改建過程中在八角堂內發現數十具骨骸。地方也謠傳這些骨骸可能是過去遷葬計劃被遺漏掉的部分。2015年時任內政部長的陳瑞仁,在接受立委莊瑞雄質詢時,聲稱自己清楚西門紅樓的歷史淵源,說因為紅樓底下都是以前的屍骨與墳墓,所以當時日本人就刻意設計成八卦造型與十字造型來鎮壓下面的陰氣。 今日西門紅樓以酒吧、多元性別文化、音樂展演場地等特質聞名於西門鬧區中,是熱鬧的年輕人文化融洽共榮之處,這棟精美的建築雖有許多鬼怪傳說,卻仍不減熱鬧人潮。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