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澎湖廳鎮海區(白沙島港仔村命案地點)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澎湖廳鎮海區(白沙島港仔村命案地點)〉條目由凃柏辰撰寫,澎湖廳鎮海區前身為澎湖廳大赤崁支廳,之後於1913年6月後遭裁撤,變成澎湖廳鎮海區,在今日屬於澎湖縣白沙鄉。曾發生「白沙島港仔村命案」,此外,澎湖境內還曾發生漂棺事件。 澎湖廳設置始於1727年(雍正五年),轄域為今澎湖縣,直至1895年澎湖之役日軍攻占澎湖後,設置「澎湖列島行政廳」,取代了澎湖廳。之後又更名為澎湖島廳,1897年又將之改稱為「澎湖廳」。直至1920年(大正九年)因行政區域改制,與阿猴廳及臺南廳一部分合併為高雄州,變成高雄州轄下的澎湖郡。1926年(大正十五年)再獨立復設置澎湖廳,轄下區域包含除澎湖本島的澎湖廳外,還有馬公支廳與望安支廳二支廳,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前維持不變。之後於國民政府時期改設澎湖縣,延續至今。 今日白沙島以瓜果故鄉、澎湖水族館、跨海大橋和優美的白沙灘聞名,但在1914年時這裡曾發生一起疑案,育有2名子女的女子呂氏紡,因女兒身體孱弱,要去準備糯米糕給女兒吃,沒想到卻因此而失蹤,據女兒供稱表示有聽到媽媽慘叫,但因害怕而蒙頭睡去,之後眾人搜索發現呂氏紡竟陳屍於家門口的水井中,而前來驗屍的醫生明確指出死者脖子上有指痕,他殺嫌疑濃厚,被懷疑嫌疑人為其同居人或丈夫的「某甲」,但啟人疑竇的是這起命案的報導十分模糊不清,不只「某甲」到底是呂氏紡正式夫妻關係的丈夫還是純粹僅是同居人?「某甲」又因何無法具名?在民風純樸的白沙島,報紙並不會主動幫疑犯匿名,記者更不可能問不出其姓名,再者,呂氏紡育有2名子女,既然女兒表示聽到聲音,那兒子是否也有聽到任何聲響?而女兒能聽到慘叫,為何「某甲」卻沒有反應?種種不尋常跡象,只以警察將「某甲」帶回審問就無下文,至今仍無人知曉「某甲」究竟是誰,導致整起案件成為一件疑案。 此外,1914年11月中澎湖還曾發生一起漂棺事件,有兩具棺木分別漂流到澎湖的岐頭鄉與後寮鄉,且這兩具棺材還用繩蓆綁住,引起當地民眾議論紛紛。雖然後經調查,兩人可能是由廈門來到臺灣經商卻因病或意外而逝於臺灣,而家屬希望能運回故鄉安葬,於是請帆船金協利號將兩人棺材運回中國,但船隻不幸遇上大風浪而沉沒,所以棺材才漂流到澎湖,所幸兩人之家屬後來聯絡上當地人,順利找回親人遺骨,後遷移回故鄉。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