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日據時期的德國駐大稻埕領事館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德國駐大稻埕領事館,全名為「德意志帝國駐福爾摩沙淡水/大稻埕領事館」。早年臺灣北部隸屬於淡水廳,廳治最早在彰化市,後遷至新竹市(竹塹城),現今之淡水則名為「滬尾」。天津條約簽訂五口通商時,英、法均認為淡水是指淡水廳,故開放之範圍應包含淡水廳轄下之港口,包含滬尾、艋舺與大稻埕。因此才會有如此之全名。在此之前,德國在臺的領事館是在南部高雄與臺南,北部的領事業務委託英國領事館代辦。西元1895年於今臺北市立忠孝國中的西北角,臨淡水河處,興建完成大稻埕領事館,但在1908年撤館,僅使用13年。德國領事館之後方即為舊臺北火車站(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據說當時由淡水河遠眺大稻埕時,德國領事館是最華麗與壯觀的建築,帶有文藝復興後期風格的殖民地式二樓建築,白色外牆,一二樓均有廊道,二樓欄杆為中式瓶型欄杆,內裝精美。西元1957(民國46)年現址已無地上物,1969(民國58)年改建為忠孝國中。2018(民國107)年12月12日,德國在臺協會經查證後,申請設立此牌於臺北市長安西路與西寧北路口的忠孝國中圍牆外側上。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