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關門古道東段沼澤地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關門古道東段拔仔山稜線下方的一處沼澤地,拔仔山一帶由於氣候潮濕多雨,許多路段都非常泥濘,此處看起來寬闊平坦,地上長滿短草,但是底下全是爛泥,一踩下去就會下陷。關門古道又稱為「集集、水尾道路」或「拔仔庄道路」。光緒12年(1886)11月底開始徵工修築,採東西對開方式,西段由台灣鎮總兵章高元負責,東段由鎮海後軍副將張兆連負責,歷經4~5個月的時間完工,但由於番害不斷,加上各種天災人禍,使得道路壽命極短,光緒13年8月後便廢棄。路線從西部起點-集集鎮,沿濁水溪到水裡坑(今南投縣水里鎮),進入濁水溪中游的拔社埔(今水里鄉民和村),經過塔馬羅灣社(今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巴庫拉斯社、卡社、拉夫郎社、加年端社、丹大社等布農族部落,之後沿著關門山往西下的稜線(俗稱關門西稜),爬上中央山脈的關門水池,往南一公里多,陡下冬庫蘭溪(今馬太鞍溪上游),沿著倫太文山東稜往下,繞過興魯郡山,最後迄於拔仔庄(今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再往南到達水尾(今花蓮縣瑞穗鄉)。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