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卜肉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常聽人家說:「來宜蘭沒吃『卜肉』,不算是來過!」   「卜」,在閩南語的意思為「炸」。有人說是「爆肉」轉成宜蘭腔故稱之「卜肉」,也有人說是相傳前人福佬客遺留下客家語(po)的唸法。據說最早是日據時代,發明人吳秀先生在因緣際會下接受日本大廚親授「天婦羅」的絕活,如法炮製改造出卜肉,不僅吸引大批人潮前來朝聖,使得味珍香店面高朋滿座,也奠定宜蘭縣三星鄉卜肉的聲譽。而後三星鄉的卜肉店如雨後春筍般開立,各家都別有一番風味,同時亦流傳到各知名觀光景點,如羅東夜市,不僅是觀光客每逢必吃的佳餚,也是在地人讚不絕口的美食。   「卜肉」是將「豬里肌肉」去除筋及油脂,洗淨後切成條狀,將紅潤的肉沾上佐料、抓勻醃漬,包裹麵糊後入鍋油炸,待豬肉條一一浮起,即可瀝油打撈上岸。原味品嚐,可以入口感受食材的新鮮,若在食用前蘸胡椒鹽、芝麻或番茄醬調味,也是相當絕配。卜肉食材單一,卻能保有豬肉本身的鮮甜、醃漬醬料(醬油、胡椒、五香粉等)的入味,及裹上蛋、糖及麵粉的純然香味。儘管遇高溫油炸,吃起來卻不油不膩、外酥內軟,加上黃金色澤的模樣,叫人食指大動、欲罷不能,可謂「越吃越順嘴!」,也難怪店家或攤販,門庭若市(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