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舊古樓石板屋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舊古樓(クナナウ,Kulalao,Kunanau),或寫為崑崙坳、加籠雅等,位於力里溪上游,七佳溪支流右岸,即武威山東南方東南向山腰,海拔約1150公尺的急傾斜坡地上,形成一集居型部落,在日治時代堪稱全台最大的原住民村落。番族慣習調查書調查時,社內包含五個互相接近的集居部落,即ュマク(umaq)、ポカロアン(bokaroan)、ルマレ(rumare)、チョカズク(chiokazq)、チナラズ(chinaraz),其中ュマク為最初部落開設之地,有原社之義,其他四部落皆由其分派而成。日治晚期的記載則指出,古樓社以當時所轄的クナナウ駐在所為中心,東西分成上社、中社及下社三部落。 日人為分化古樓社的勢力,曾先後鼓勵社民遷居至台東太麻里的新興村、金峰鄉的賓茂村,昭和15年(1941)亦有部分遷往達仁鄉東高社,而後再遷至土板村。 至日治晚期在潮州郡官方的「高砂族第二次集團移住計劃」中,曾計劃將本社移往於プツンロク(putsunlog)社山腳(確實地點尚待查證),成立新社稱為高見社,並設立高見駐在所管轄,雖然之後可能因日人離臺使計劃無法實施,但仍陸續有家戶於日治末光復初搬遷至高見社,由於數目漸達百戶,而於民國39年(1950)增設高見村;剩餘仍留居於舊古樓的族人,才在民國46年(1957)由政府安排、頭目率領下,集體遷至新古樓現址。 影像為舊古樓一間石板屋的祖靈柱,上有橘色噴漆。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