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白米社區石灰石產業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蘇澳地區的地質因變質作用,造成結晶石灰岩,分布相當廣闊,從蘇澳鎮境內的猴椅山、猴猴溪、猴猴山、烏岩角到南澳鄉的東澳嶺、西帽山與大濁水一帶蘊藏豐富的石灰岩,是台灣結晶石灰岩的分布中心。除作水泥及鋼鐵製造原料外,亦可用於製造玻璃、製糖、藥品、橡膠肥料、建材及電石等。 白米社區四周高山環繞,礦藏豐富,社區內有日治時期就已開設的台灣水泥廠,以及十多家礦石加工廠集結成聚落,生產建材及化工用的石化產品,所生產的「石米仔」(石灰石加工產物的閩南語通稱)產量高居全國第一,佔 80%以上。白米社區的礦石加工廠鼎盛時曾有23家。 1895年(明治 28 年)日人田中長兵衛到蘇澳地區開採石灰岩,做為金瓜石煉銅的熔劑。1924年(大正 13 年)宜蘭線鐵路通車,日人三卷俊夫與臺灣石粉株式會社設廠製造石粉、電石、大理石,也提供石灰製品給製紙與製糖工業使用。1937年(昭和 14 年),臺灣電化株式會社繼承臺灣石粉株式會社的採礦權, 戰後,臺灣電化株式會社由臺灣肥料公司接收, 1948年臺灣石粉公司又將蘇澳石礦收回自行經營。 由於台灣肥料公司的設廠,吸引瑞芳、九份等採礦人士轉業聚集落根白米社區,形成白米聚落。 白米社區的石米仔產業具有國際品質,不僅降低台灣進口原料的成本,更是民生、工業、造紙、建材工業,甚至最精密先進的國防環保工業,佔有重要角色,而礦石產業提供白米居民就業的機會,使居民和工廠形成無法分割的生命共同體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