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漁法:釣槽仔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二戰末期,美國杜邦公司發明了尼龍釣線,從此改變了世界釣魚的歷史,台灣光復後,漁法也從標槍鏢魚的方式發展成用釣線垂釣的方式,名為「釣槽仔」。為了擴大漁獲面積,也為了避免漁線互相糾纏,漁民會用一艘工作母船,載著和船員同數量的竹筏出海(隨母船大小,約十到二十艘左右),到達漁場後將所有竹筏下水,每個船員會划著竹筏,帶著個自的釣具和盛魚竹簍在母船週遭垂釣,作業時間大部分都在早晨天未亮時出港,到達漁場大約在日出時分,作業時間約半天左右,母船舉旗為號,竹筏便逐艘向母船靠攏回收,回航後,漁獲利潤為船東和漁夫各半,這種制度俗稱「釣分的」。 「釣槽仔」漁法主要漁獲為鯖魚及鰹魚,由於竹筏十分單薄,在隨著洶湧黑潮漂流的海域作業,顯得十分危險,意外悲劇時有所聞,也有較大的船遠到「基隆嶼」,甚至「釣魚台」附近作業,時間約需三、四天至一星期左右。這種漁法從台灣光復後興起直到1990年代漸漸絕跡。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