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馬祖喪葬哭調:孝女出殯時哭調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馬祖喪葬儀式融合道教、佛教與地方信仰,地緣福州的閭山派道士舉行大量吸收自佛教經典的科儀,喪家與民眾則準備許多在地意涵的物件輔佐儀式進行,例如食用糍(sì,沾黃豆粉糯米糰)與水煮雞蛋。馬祖的喪葬禮俗內容始於臨終,止於「做三年」,壽終正寢的亡者,通常會通過報亡、入殮、壓棺、設靈堂、上山等程序。喪葬儀式不僅牽動著亡者能否安息,也與家族發展興衰有關,各家均不敢輕忽。 亡者去世後,男性每六天、女性每七天進行一次超渡,稱做七。在第六個七天時,女兒要買祭品祭拜亡者,祭拜時要放聲大哭,唱啼嘛曲(thiè-mà-khuóh,哭調),如「十合葉燭」、「十朵好花」、「十層寶塔」等。祭拜結束還要宴請親友,感謝他們的協助,因此第六個七又稱為「作六旬」或「諸(姿)娘囝七」。除了六七,出殯前每日更換白米祭拜金童玉女外,上山時孝媳與孝女皆須吟唱哭調表達哀思。 《馬祖喪葬禮俗研究》記錄了孝女出殯時哭調全文: 手扶龍棺抬出廳,雞貴開花像牡丹,牡丹開花層層上,層層花樣務名聲。 手扶龍棺抬出門,潘桂上京考狀元,狀元寶眼探花中,長長市內門城門。 手扶龍棺抬出丁,出才出子又出丁,先出秀才去趕考,後出狀元去取經。 手扶龍棺抬出來,五谷早尺發千來,百子千孫傳後代,千斤萬兩發家財。 手扶龍棺抬出場,金出一成銀一成,養著兄弟傳千里,潘桂開花拍毛名。 手扶龍棺抬踏中,吉品高官在朝中,女將掛帥拍天下,太平武將坐朝中。 手扶龍棺抬山邊,門進落魄那一時,竽明毛計提頭當,七子八婿郭子儀。 手扶龍棺抬出山,仁貴把守山海關,山關把守武藝好,賽過狀元薛丁山。 手扶龍棺抬過山,庇祐我單身兄弟,金磚銀磚鋪大廳,福如東海壽南山。 手扶龍棺抬出山,墓前栽花是牡丹,牡丹開花大朵草,雙龍搶珠代代青。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