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踏涼傘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涼傘,古時稱為「華蓋」,係古代君王出行時要為其遮陽用,係儀仗的一種禮器,用以象徵地位。涼傘形狀呈圓形,在臺灣廟會中,涼傘主要在神轎的前方,除做為替神轎開路的前鋒,亦有替神明遮擋穢物的用意,通常看到涼傘離神轎也不遠了。 涼傘多使用黃色為基底顏色,最上方繡上神明的名號與廟名,接著基底多會繡八仙或是龍鳳花鳥等帶有喜慶意味之圖樣,最下方會綴上流蘇做點綴。涼傘在做參禮表演時,一般都是簡單行禮致意即可,而在澎湖,涼傘發展出了一項藝陣名為「踏涼傘」,澎湖廟會慶典中,每頂神轎必定都會有涼傘在前,行進中涼傘或呈順時鐘、逆時鐘方向轉動,意即萬物生生流轉不息,若在遶境途中遇到他廟神轎或要參禮時就要「踏腳步」做參禮的動作,此時他廟涼傘手也要「對踏」腳步作為回禮,表示致意,通常這時便是雙方涼傘手互相較量技巧的時候,但為免因為這種技巧上的交流過頭變成衝突,回禮方會讓幾步代表「來者是客」。而高雄地區的陳天榮先生與呂博達先生,將來自澎湖的藝陣踏涼傘融入武術動作,衍生出更多的動作,使得高雄地區的踏涼傘獨樹一幟,具備了廣東武術亦發展出屬於個人與高雄的在地特色,由民俗方面走向表演藝術,於民國107年登錄為高雄市定傳統表演藝術。
關鍵字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