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19世紀臺灣輿圖
圖片授權聲明 PDM
展品描述
本件原名道光臺灣輿圖,圖中沒有年代資訊,但今宜蘭地區尚未標示噶瑪蘭廳,可見本圖創作年代最晚不在清嘉慶17年(1812)設廳之後。而宜蘭南部又特別註記「潘賢文佔地付予阿里史番耕作」,如按姚瑩說法,潘賢文帶領阿里史社等臺灣中部「流番」進入宜蘭的時間點約在清嘉慶9年(1804),故本圖年代當不早於此年,而此處為羅東一帶,潘賢文入蘭後爭奪地不利,率族人千人至羅東開墾,時為嘉慶11年(1806),而嘉慶12年(1807年)時,潘賢文被楊廷理招撫協助對抗海盜朱濆,然此處已寫於番散居民,顯然是1807年之後之事件。在臺南的鹿耳門島北側標有「北汕寨」,並繪左、中、右屋舍3座,此寨應為清嘉慶8年(1803)臺灣府知府慶保所築的北汕木寨,嘉慶9年四月遭蔡牽集團攻入,根據閩浙總督玉德於嘉慶11年奏折所稱:「九年四月間,燒燬北汕木城,殺害官兵」;或有說為十二月「為風潮漂失無遺」,然不論何者,此北汕寨應在嘉慶9年毀失無存,故可知本圖原初製作年代應在嘉慶9年左右。另,此圖於噶瑪蘭地區,有於頭城附近標示「巡司署」,然而實際卻未於當地設置巡檢,於設治後,設治縣丞。另有幾處為規劃設治之記載,保守推測為設廳之前所加之備註,故此圖可能於1812年前仍有使用者增加說明。(蘇峯楠撰寫,陳怡宏校)原寄藏本館編號為T2011.002.0003。。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