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鋸木工廠製材流程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從1978年的空照圖中,仍能清楚看到羅東後火車站有一大片俗稱「埤仔」的儲木池及露天堆置原木的柴埕,其數量之龐大完全反映了當時蘭陽林業之興盛。林務局與森林開發處會隔週輪流進行原木的標售工作,他們會將原木分成一堆一堆,按堆數進行編號為一標,每一標都有一份清單,記錄著數量及尺寸,供有意願購買的人進行檢核。當時全台灣的製材廠老闆都會來到柴埕挑選原木,仔細比對現場的原木是否符合清單上的紀錄,並進行概略的估價,在確保有利潤的價格空間下進行投標。眼光好的老闆總能在一堆堆平凡的原木中找到屬於它的價值,這是製材產業的第一魂。   鋸木工廠即為木材業人口中的製材廠。較具規模的製材廠,通常都有大面積的「埤仔」及柴埕,因為原木價格會有起伏波動,較有經濟實力的木材商,都會儲存一定的數量以抗價格變動下的利損,通常比較珍貴的針葉樹即檜木(MENIKI)與扁柏(HINOKI),為了擔心乾裂,都會將其儲放在水中,而價格比較低廉的闊葉樹即俗稱的「雜木仔」,一般都是露天堆置於陸地上。   製材廠在接到客戶訂單後,廠長或是兼任的老闆就會到「埤仔」挑選適合的原木進行製材,先用天車將原木吊進工廠,然後將它固定在大檯(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