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大正製造木瓜與鳳梨
圖片授權聲明 PDM
展品描述
1.本物件為以鳳梨和木瓜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2張黑白照片,右側照片為鳳梨園,畫面中可見一株株幾近成熟的鳳梨已飽滿的冒出,左側照片為木瓜樹,畫面中可見一顆顆渾厚圓滿的木瓜掛於樹梢處,下方有1段文字「Papayas and pine-apples. Taiwan.」,右上有2段文字,第1段「木瓜と鳳梨〔臺灣の風物〕」;第2段「パパイヤ(木瓜)は馴れぬものには異臭が鼻につくが,馴れるとその柔かい舌ちわりと黃色な果肉がもつ芳香は迚ても堪らない。最良品は屏東。パイナップル(鳳梨)の味は既に多く知られてあるしかしその土地で食する味は格別である。高雄、臺中が主產地,罐詰事業の發達と共に將來有望な生產品となつである。」,大意為木瓜對不習慣的人來說有異味,但習慣後將忍受不住其黃色果肉會有芳香與在舌尖柔軟的觸感,屏東出產為最上品,鳳梨其味是已被熟知的,但該地土地種出者特別棒,高雄臺中的生產地旁皆有罐頭工廠共同發展;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以黑色單色印刷,右上有郵票黏貼處,有1段文字「MANUFACTURED. BY TAISHO」,右側有「郵便はがき」字樣,上方有「CARTE POSTALE」和1商標圖案及2行字樣,圖案有「TRADE MARK」字樣,2行字樣由左至右為「This space for message」、「This space for address」。本件與登錄號2001.008.1599藏品之正面圖樣相同。 2.鳳梨為17世紀末由中國引進臺灣,至日治時期時,鳳梨罐頭加工業開始蓬勃發展,在政府獎勵補助,臺灣鳳梨罐頭產業曾躍居世界第三的重要地位。木瓜是清末由中國引進,木瓜初期於臺灣並非作為食用水果,而是作為飼養豬隻之飼料,直至日治時期才開始與外國品種進行改良,和戰後屢次的育種改良後,才成為臺灣人民的日常水果。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