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基隆博愛團「公共長屋」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基隆博愛團公共長屋」照片,拍攝時間為1924年(大正13年),拍攝地點在今仁愛區愛三路、仁四路口一帶,與仁愛市場相鄰的位置,由日治時期人所拍攝。畫面中,為一方正、龐大的建築量體,提供難民、貧民較低租金的居住空間。     基隆顏家崛起於礦業,在顏雲年、顏國年2兄弟的銳意經營下,事業獲得成功,因此常捐款給公共事業、慈善機關。1920年(大正9年)財團法人「基隆博愛團」的成立,即為顏家熱心參與社會事業的例證。     基隆博愛團,其成立緣由,乃是自1919年(大正8年)7月25日開始,基隆受到為期3日的大暴風雨襲擊,造成1,000多人無家可歸;基隆當局緊急在高砂公園河岸興建2棟臨時木板長屋,安置難民,但這並非長久之計。基隆博愛團應運而生,希望能提供難民、貧民較低租金的房屋,解決其居住問題。     基隆博愛團公共長屋,於1922年(大正11年)10月14日完工,顏家除了捐贈10萬餘元的工程經費外,並以宅邸等私有財產作為擔保,向銀行貸款45萬元,充作工程經費。此棟建築為一臺式磚石3樓建築物,1樓有24戶,2樓有38戶,3樓有90戶,共152戶,並附設公共炊事場、運動場、庭園。     基隆博愛團公共長屋,於1983年(民國72年)被市政府拆除,並興建博愛、福德2座多目標用途的10層大樓,1986年(民國75年)10月完工。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