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基隆金、銅礦的開發沿革〉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基隆金、銅礦的開發沿革〉為陳迪華於《天工開物──基隆礦業特展專輯》所著的內容其一,該書出版於1987年(民國76年)9月,敘述基隆地區礦業對於金、銅礦體的探勘與開發歷程記錄,共分成5區(本山區、粗石山區、四百米區、鶴??區、長仁區)進行探勘、採樣。     礦產之經營,為一耗竭性事業,金瓜石原已發現之重要礦體如本山、第三長仁、第一長仁等高品位地區,經連續開採至1965年(民國54年),已達70餘年,均已採掘殆盡,必須全面探索礦源,始可持續經營。     故臺灣金屬鑛業,曾於1965年(民國54年)起即大舉探勘,進行本山、長仁坑內、坑外礦區、新地區作綜合性精密勘查,利用新技術,如地質精查、電氣探勘、地球化學探勘、巷道鑿探、密集鑽探、以及粘土鑛物之分布研究、微量鑛物之分布與濃集程度之比較研究、暨鑛床帶狀分布之再研究等作業。     歷經5年之探索,獲得新鑛床270餘萬公噸,大小自助鑛山之經營,持續達10餘年之久。而在1966年(民國55年)發現的富金鑛,品位有高達10,000g/T,這是世界上金鑛罕有的紀錄。     概言之,金瓜石的礦牀礦化範圍,南北長達6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可分為3個鑛床群(本山系、長仁系、粗石山系)。金瓜石各系礦床中已發現的礦石,以自然金銀、硫砷銅鑛、硫化鐵礦為主,復有其他小量的特殊礦產。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