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基隆的水筆仔林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基隆的水筆仔林」照片,拍攝時間,約為1930年代(昭和5-14年間)、基隆的原生紅樹林滅絕以前;拍攝地點,應為蚵殼港、石山溪合流處、罾仔寮一帶的泥灘。由日文版基隆市志所刊載,照片中,水筆仔林還生長得茂盛。   蚵殼港(港,指天然的水道),在清末時期設庄,隸基隆堡。發源於大竿林,與內木山溪合流,貫穿蚵殼港庄,至下游漫流、與石山溪合流;一流出罾仔寮,鹹水、淡水交錯,形成特殊生態,在沿途的一片泥灘,叢生俗謂水筆仔的紅樹林。     在經過日軍屯營的擴建、海南製粉工廠的興建、旭川運河的建築等工程,蚵殼港、石山溪合流處、罾仔寮一帶的大片紅樹林,逐漸縮小生活圈。1924年(大正13年),佐佐木舜一(Sasaki)為文敘述,於基隆的溝渠內發現20-30株的水筆仔,此為基隆水筆仔最後1筆明確的記載;至1930年(昭和5年),Hosokawa仍有水筆仔的標本紀錄,存於臺灣大學植物系標本館。     後來,基隆的原生紅樹林完全消失。     紅樹林的中文名稱,是源於紅樹科植物,因其木材呈紅色,從樹皮中可以提煉出「單寧」,作為紅色染料,所以稱之為「紅樹」。遺憾的是,「紅樹」的紅茄苳、細蕊紅樹已經不存在了。     紅樹林的學術定義,為「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沿海潮間帶、泥濘地的植物,主要是由紅樹科植物、與一些適應此種環境的植物組成」。真正的紅樹林植物,則是指「只生活在河口潮間帶,而且具有為適應環境,而演化出氣生根、胎生現象等的木本植物」。     若照上述定義來看,臺灣目前真正的紅樹林植物,只有:(1)紅樹科的水筆仔 (2)五梨跤(紅海欖) (3)使君子科的欖李 (4)馬鞭草科的海茄苳。     然而,臺灣的原生紅樹林,早已消失在基隆、高雄。現今在臺有規模的紅樹林,皆是人為栽種而成;並且由於胡亂栽種的規劃,其「復育」的用心,反而成為對當地生物的「侵略」。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