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二戰時基隆港西防波堤被炸毀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二戰時基隆港西防波堤被炸毀」照片,突出海岸邊的防波堤在戰火的襲擊下殘破不堪,甚至產生斷裂,無法使用,照片左邊所見可能為一漁船,同樣受到戰火波及。     基隆港舊稱雞籠港,因天津條約的簽訂,於1866年(同治5年)開港通商,1872年(同治11年)設海防同知和煤務司,雞籠逐漸興盛,於1875年(光緒元年)改建雞籠為基隆,表示其基地昌隆之意。1889年(光緒15年)臺灣巡撫劉銘傳重視基隆港,欲完成興建碼頭、疏通運河等工程,卻因過於困難而離職。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看見基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決定重新經營基隆港,將基隆港興築計劃分為5期,自1899-1944年(明治32-昭和19年)完,花費44年之久,工程耗資超過4000萬日圓。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基隆港受盟軍轟炸,損失慘重,港灣設施無一倖免,基隆港務局隨即進行因戰火時遭受破壞設施的修復計畫,包括船渠工程、西防波堤補口工程、沉船撈修清除或解體工程、修復碼頭倉庫及橋梁、修復廠房及修理起重機等工作。經歷幾番改建修復工程後,基隆港現為北臺灣重要的港灣,兼具軍港、商港、漁港等功能,亦開放港區觀光,讓遊客搭船欣賞基隆的港埠風光,未來將結合基隆港周邊進行開發,使基隆港區域呈現更豐富的面貌。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