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小兒藥簽第一首
圖片授權聲明
展品描述
錦文、檳榔、洋參、黑丑、白丑各五分。泡蜜服之。
錦文(大黃),瀉下藥物,兼可以清熱,透過大便排除體內熱邪。檳榔,消食藥物,兼可以行氣,調理身體的氣機。西洋參,氣陰雙補的藥物,用於氣虛兼有陰虛的病人。黑丑,白丑,合稱二丑,也就是黑牽牛子跟白牽牛子,瀉下藥物,透過大便來排除熱邪,還有很強的利尿作用,有毒,一般體虛的病人不應使用。少許蜜水調服,增加通便效果。這是以通便瀉下、利水的方式,治療小便或大便不通的嚴重疾病,兼以沙參或人參補氣,減緩瀉下、利水的副作用。藥效強易傷身,藥方請勿使用。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學甲「慈濟宮」。慈濟宮供奉的主神,是在臺灣民間廣受崇祀的醫藥神「保生大帝」。「慈福寺」則為慈濟宮的後殿,供奉「觀音佛祖」。清康熙年間,一位李姓先人奉請了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來到臺灣,並於學甲地區建造草庵奉祀;直到西元1701年(清康熙40年),當地正式獻地建廟。至今學甲慈濟宮和慈福寺內,仍有小兒科、未分科與眼科藥籤共270首,為民眾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安全感。
關鍵字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