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著網
圖片授權聲明
展品描述
民國40年代初期,南方澳仕紳陳東海及其時任縣議員的堂兄陳火土,將「巾著網漁法」自日本引進南方澳。因該漁法操作極為迅速便捷,並易於取得豐沛的漁獲,於是即刻掀起一陣「牽網」(巾著網漁法之俗稱)風潮,進而開創南方澳人口密度達到世界第一的空前榮景。 初期的「牽網」漁船,多是由原本從事鏢魚、筏釣漁法的木造船拆除不必要之設備,再加裝吊網桿等必要之裝置改造而成。據記載,在巾著網漁法正式引進之次年,蘇澳地區(以北方澳為主)之巾著網漁船僅有6組(每組各有正、副船隻共2艘);然而不過3年左右光景,便已達60來組之多,進展可謂如雨後春筍般。而自民國50年代初期起使用冰藏設備、中期引進魚探機並開始於夜間集燈誘捕之後,隨著漁獲量之節節高升,漁民們更是一往無回地積極跟進。民國65年左右,南方澳出現第一組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製造的巾著網漁船,至此則不論從事何種漁法的木造船,便都漸漸被塑鋼(FRP)製的新船所取代了。民國69年時,巾著網船隻數目甚至增加到了228組,創下台灣漁業史上之最高紀錄。 巾著網之作業船隻,主要由正、副2船合組;每艘船之船員各計12名,其中含船長1人、輪機長(通稱『大(節錄)
關鍵字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