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白地彩繡壽字紋下端寬形肚兜
圖片授權聲明

展品描述
1. 此件為菱形下端略寬形肚兜,正反兩面均為米色棉布,使用藍色線結邊,有多處污漬。紋飾方面,四邊主要以回字紋做邊框,並繡有雲紋、盤長紋,圍頸部分繡有瓶花以及盤長,圍腹部分繡有龜鹿紋以及蝙蝠、壽字紋、盤長,圍腹上方兩側菱形繡有盤長。盤長、龜紋、壽字紋均象徵長壽,鹿紋與祿諧音,蝙蝠的蝠與福諧音,故此件肚兜寓意福祿壽。此件肚兜下端略窄、底平,為流行於新竹的肚兜樣式。
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但是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圍腹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關鍵字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