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三礦業運煤通道
圖片授權聲明
展品描述
民國39年7月以前,臺灣的經濟發展受到政治局勢劇烈衝擊,導致煤炭外銷碰壁不說,加上臺灣島內物價波動和幣值下跌,煤炭的收購價格沒有因應物價暴漲及時調整,不少煤礦業者因此紛紛倒閉。但,儘管臺煤產量減少,卻依然高過於求,造成生產過剩的現象。這樣的困境在民國39年7月以後,逐漸獲得改善。究其原因,除了各礦場增加煉製熟煤做為家庭燃料,逐漸打開銷路外,從大陸撤遷來臺的軍事和工廠激增,軍用與工廠需煤量漸大,都是關鍵因素。李建興,1891年生於平溪。臺灣光復後,身分從抗日份子轉為抗日英雄。因深諳事業經營與執政者之間的巧妙關係,李氏曾於民國35年臺灣光復後,參加「臺灣光復致敬團」,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曾接見該團,爾後李氏成為首任官派瑞芳街街長,並且買下侯硐所有礦權與設備;這是李建興家族於戰後承購日治時期「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經營的瑞三煤礦,成立「瑞三礦業公司」之始末。瑞三礦業因此成為臺灣光復後,瑞芳最大暨全省最大的煤礦公司。圖為由廠房通到廠外的運煤通道。
關鍵字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